在人体肝脏功能评估与能量代谢监测体系中,谷草转氨酶(AST)是一项核心的酶类指标。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多个组织器官,尤其在肝细胞、心肌细胞内活性非常高,不仅是参与人体氨基酸代谢与能量转换的关键酶,更因 “对细胞损伤高度敏感" 的特性,成为早期发现肝脏疾病、心肌损伤的重要 “预警信号"。
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简称 AST,旧称天冬氨酸转氨酶),是一种催化天冬氨酸与 α- 酮戊二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水解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活性依赖于磷酸吡哆醛(维生素 B6 的活性形式)作为辅酶。该酶在人体组织中分布广泛,但具有显著的组织浓度差异 ——以肝细胞和心肌细胞内含量最高,其次为骨骼肌细胞、肾脏细胞、胰腺细胞等,而在血液中活性极低。
从组织分布细节来看:
肝脏:AS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约占肝细胞内 AST 总量的 80%),少量存在于细胞质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质中的 AST 会首先释放入血,若损伤进一步加重(如肝细胞坏死),线粒体中的 AST 会大量释放,导致血液中 AST 活性显著升高;
心脏:心肌细胞内 AST 活性仅次于肝细胞,且同样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当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时,心肌细胞破裂,AST 会快速释放入血,成为诊断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他组织:骨骼肌细胞(如肌肉损伤、剧烈运动后)、肾脏细胞(如急性肾炎、肾衰竭)受损时,也会导致少量 AST 释放入血,但通常升高幅度低于肝脏或心脏疾病。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清 AST 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成人血清 AST 正常参考范围约为 8-40U/L(不同检测方法或实验室可能略有波动),且无明显性别差异。当肝细胞、心肌细胞等组织细胞受损时,细胞内的 AST 会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清 AST 活性升高,且升高幅度通常与细胞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生理功能
AST 的核心生理功能围绕 “氨基转移反应" 展开,该反应是人体氨基酸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键环节,同时为蛋白质合成、尿素生成等重要生理过程提供原料,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参与氨基酸代谢,促进氨基转移与再利用
AST 催化的核心反应是 “天冬氨酸 -α- 酮戊二酸氨基转移反应",即天冬氨酸的氨基转移至 α- 酮戊二酸分子上,生成草酰乙酸和谷氨酸,反应式为:
天冬氨酸 + α- 酮戊二酸 ?[AST / 磷酸吡哆醛] 草酰乙酸 + 谷氨酸
这一反应具有可逆性,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可根据代谢需求调整反应方向,实现氨基的 “转运" 与 “再利用":
氨基回收:当蛋白质分解产生多余氨基酸时,AST 可将氨基酸的氨基转移至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谷氨酸再通过其他酶的作用将氨基转移至尿素合成途径(在肝脏中),最终生成尿素排出体外,避免氨基在体内蓄积;
氨基酸合成:当机体需要合成特定氨基酸时,AST 可反向催化反应,将谷氨酸的氨基转移至草酰乙酸,生成天冬氨酸,为蛋白质合成(如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凝血因子,心肌细胞合成结构蛋白)提供原料,维持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二)链接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参与能量转换
AST 催化生成的草酰乙酸和谷氨酸,是连接氨基酸代谢与糖代谢的 “关键桥梁",间接参与人体能量转换过程:
草酰乙酸的糖代谢途径:反应生成的草酰乙酸可通过 “糖异生作用"(主要在肝脏、肾脏中)转化为葡萄糖,为血糖稳定提供保障;也可进入 “三羧酸循环"(细胞线粒体中),与乙酰辅酶 A 结合生成柠檬酸,进一步分解产生 ATP(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量载体),为细胞活动供能;
谷氨酸的能量代谢作用:谷氨酸可通过 “谷氨酸脱氢酶" 的催化作用,生成 α- 酮戊二酸,α- 酮戊二酸同样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可直接参与循环过程产生能量。尤其在心肌细胞中,AST 催化生成的代谢产物能快速进入三羧酸循环,为心肌收缩提供能量,维持心脏正常泵血功能。
(叁)辅助肝脏解毒与尿素合成,维持代谢稳态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和尿素合成场所,AST 通过参与氨基酸代谢,为肝脏的解毒功能与尿素合成提供关键支持:
解毒辅助作用:AST 催化生成的谷氨酸,可与肝脏内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离子、药物代谢产物)结合,形成无毒或低毒的复合物,随后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同时,谷氨酸还能与乙醛(酒精代谢的有毒中间产物)结合,减少乙醛对肝细胞的损伤,间接保护肝脏功能;
尿素合成原料供应:尿素合成的关键步骤 “鸟氨酸循环" 中,需要天冬氨酸提供氨基 ——AST 催化生成的天冬氨酸,可直接参与鸟氨酸循环,与瓜氨酸结合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最终转化为尿素和精氨酸,确保体内多余的氨(蛋白质代谢产物,有毒性)能及时转化为尿素排出,维持血液氨浓度稳定,避免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四)作为组织损伤的特异性诊断标志物(间接生理意义延伸)
尽管 AST 的核心功能是参与代谢,但由于其在肝细胞、心肌细胞内的高浓度分布,血清 AST 活性变化已成为临床诊断组织损伤的重要依据,这一 “诊断价值" 可视为其生理功能的间接延伸:
肝脏疾病诊断:当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时,肝细胞受损破裂,AST 释放入血,血清 AST 活性升高,且升高幅度与肝细胞坏死程度相关(如急性重症肝炎时,AST 可升高至正常上限的 10-100 倍);同时,结合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值(AST/ALT),可进一步判断肝脏损伤类型(如酒精性肝病时 AST/ALT>2,病毒性肝炎时 AST/ALT<1);
心肌损伤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在 6-12 小时内开始破裂,AST 会快速释放入血,24-48 小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因此 AST 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需结合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指标综合判断);此外,心肌炎、心包炎等疾病也会导致 AST 轻度升高;
其他组织损伤监测:剧烈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轻微损伤)、肌肉拉伤、急性肾炎等情况,也可能引起血清 AST 轻度升高,但通常伴随特异性症状(如肌肉疼痛、尿液异常),可通过临床症状与其他指标鉴别。
茁彩生物依托专业的检测技术平台,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开展 AST 检测,通过标准化的检测流程、先进的仪器性能及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时效性与可靠性,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一)检测原理
茁彩生物使用的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AST 活性,主要基于连续监测法(速率法),该方法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准确性最高的 AST 检测方法,核心原理是通过检测 AST 催化特异性底物反应过程中产物的生成速率,间接计算酶的活性(单位:U/L),具体反应体系与检测过程如下:
1. 反应体系设计
检测试剂中包含 AST 的特异性底物(天冬氨酸和 α- 酮戊二酸)、辅酶(磷酸吡哆醛,激活 AST 活性)、指示酶(苹果酸脱氢酶 MDH 和乳酸脱氢酶 LDH,部分试剂仅用 MDH)、还原型辅酶 Ⅰ(NADH)及缓冲液(维持反应体系 pH 在 7.3-7.8 的适宜范围)。其中,天冬氨酸和 α- 酮戊二酸是 AST 催化反应的直接底物,NADH 的吸光度变化是检测的核心信号来源。
2. 反应过程
第一步:AST 催化反应:样本中的 AST 催化底物天冬氨酸与 α- 酮戊二酸发生氨基转移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和谷氨酸;
第二步:指示酶反应:生成的草酰乙酸在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催化下,与还原型辅酶 Ⅰ(NADH)反应,生成苹果酸和氧化型辅酶 Ⅰ(NAD?),反应式为:
草酰乙酸 + NADH + H? →[MDH] 苹果酸 + NAD?
第叁步:信号检测与活性计算:还原型辅酶 Ⅰ(NADH)在特定波长(340nm)下具有较强的吸光度,而氧化型辅酶 Ⅰ(NAD?)在此波长下吸光度极低。随着反应的进行,NADH 不断被消耗,样本在 340nm 处的吸光度会随时间线性下降,吸光度下降速率与样本中 AST 的活性呈正比。全自动生化仪通过连续监测(通常监测 3-5 分钟)吸光度下降速率(ΔA/min),结合 NADH 的摩尔吸光系数、反应体系体积等参数,根据公式自动计算出样本中 AST 的活性(U/L)—— 吸光度下降速率越快,说明样本中 AST 活性越高。
为进一步减少干扰,部分检测试剂中还会添加抑制剂(如 EDTA,抑制样本中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氧化酶,清除维生素 C 对 NADH 吸光度的干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检测优势
茁彩生物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AST 活性,相比传统手工检测(如比色法)或半自动化仪器,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检测准确性高,结果可靠
特异性强:连续监测法使用天冬氨酸和 α- 酮戊二酸作为特异性底物,仅 AST 能高效催化其氨基转移反应,有效排除样本中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维生素 C 等干扰物质的影响;试剂中添加的抑制剂和抗氧化剂进一步降低了干扰风险,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精准度高:全自动生化仪配备高精度的光学系统(如全息光栅分光光度计)和温度控制系统(反应温度恒定在 37℃,波动范围 ±0.1℃),可精准监测 340nm 处的吸光度变化,最小检测误差≤1%;同时,仪器支持多点校准(通常设置 5-7 个浓度点的 AST 标准品),确保检测结果在宽线性范围内(通常为 5-1000U/L)的准确性,即使对于急性重症肝炎或心肌梗死患者的高活性样本(AST>800U/L),也无需稀释即可直接检测;
质量控制严格:茁彩生物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每日检测前使用国际标准品(如 WHO 标准物质或 Sigma 公司的 AST 标准品)校准仪器,检测过程中插入高、中、低三个浓度的质控品(覆盖临床常见范围,如低浓度 20U/L、中浓度 50U/L、高浓度 300U/L),实时监控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每月还会参与全国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确保检测结果与全国主流实验室的一致性,为医生诊断肝脏疾病、心肌损伤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2. 检测速度快,满足批量需求
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全自动生化仪可实现样本的 “一键式" 处理 —— 操作人员只需将待检测的血清样本加载到样本架上,设置检测项目后,仪器自动完成样本吸取、试剂添加、反应孵育、吸光度监测、结果计算及报告生成,无需人工干预;
高效处理能力:单台仪器每小时可处理 300-600 个样本,单个样本的检测时间仅需 3-5 分钟,远快于传统手工检测(手工检测单个样本需 20-30 分钟);对于医院肝病科、心内科(大量肝脏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样本)、体检中心(批量筛查肝功能)等场景,能够快速完成检测任务,大幅缩短报告出具时间;
3. 操作简便,降低人为误差
标准化操作流程:仪器内置成熟的检测程序(已预设连续监测法的反应参数,如反应时间、温度、试剂添加量、波长选择),操作人员无需手动配制复杂试剂(试剂为商品化的即用型液体试剂,包含底物、辅酶、指示酶等所有成分)或调整反应条件,仅需进行样本加载和参数确认,大幅降低操作复杂度;
智能误差控制:仪器具备多种异常预警功能,如样本量不足、试剂过期、样本溶血 / 脂血 / 黄疸(会影响 340nm 处吸光度检测)、反应温度异常等情况,会实时发出警报并提示原因,操作人员可及时处理(如重新采集样本、更换试剂),避免因操作失误或样本问题导致的检测误差;
人员依赖度低:即使是非专业检验人员,经过 1 小时的简单培训(掌握样本加载、仪器启动、结果查看及常见警报处理),也能熟练使用仪器,确保不同操作人员、不同检测批次的结果一致性,尤其适合基层医院、体检中心等场景的批量检测需求。
此外,全自动生化仪可同时开展多个肝功能或心肌损伤相关指标检测(如同时检测 AST、ALT、胆红素、白蛋白、肌钙蛋白等),形成 “肝功能全套套餐" 或 “心肌损伤筛查套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例如,同时检测 AST 与 ALT,可全面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同时检测 AST 与肌钙蛋白,可快速鉴别肝脏疾病与心肌损伤,提高诊断的精准性。
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谷草转氨酶(础厂罢)活性,茁彩生物能够科研机构等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