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属于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物,也是大豆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目前研究发现,该物质具有弱雌性激素活性、抗氧化活性、抗溶血活性和抗真菌活性,因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故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它不仅可以作为雌性激素的替代品来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还能有效预防并抑制白血病、骨质增生、结肠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疾病。异黄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较为有限,仅存在于豆科的碟形花亚科等少数植物中,而在大豆中的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深入研究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药用机理,对于提高大豆的综合利用价值以及研发新型抗癌药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大豆异黄酮主要以糖苷型和游离型两种形式存在于大豆中。在新鲜大豆里,大部分异黄酮与葡萄糖结合形成糖苷型,这类异黄酮水溶性较好,但生物活性相对较低;当大豆经过加工,如发酵制成豆豉、纳豆时,糖苷键被水解,释放出游离型异黄酮,其生物活性显著增强 。
从化学结构来看,大豆异黄酮具有与人体内雌激素 —— 雌二醇相似的结构,这使得它能够与人体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但活性仅为雌二醇的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 。主要成分包括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黄豆黄素。
大豆异黄酮苷,为大豆苷、大豆黄苷、染料木苷的统称。
大豆异黄酮苷元,是大豆素、大豆黄素以及染料木素叁种苷元的统称。
大豆皂苷,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另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往往存在于大豆异黄酮产物中。它是由糖中的羟基与齐墩果稀缩合而形成的一类结构复杂的天然皂苷化合物。
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6625-2011 粮油检验 大豆异黄酮含量测定)
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若干,用粉碎机粉碎,使其全部通过孔径2.0 mm的样品筛,混匀后装入洁净容器作为试样,密封备用(粉碎试样需在4℃以下保存。试样制备过程中,应防止样品污染或组分变化)。
称取5 g(精确到0.01 g)试样于250 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90 mL 90%甲醇溶液,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在60℃下提取30 min,然后以10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250 mL浓缩瓶中,残渣再加入60 mL 90%甲醇溶液进行二次提取,上清液同样转入浓缩瓶。在旋转蒸发器中,于60℃下将混合液浓缩至约40 mL,再将浓缩液转入50 mL容量瓶,用10%甲醇溶液冲洗浓缩瓶并定容至刻度。取1 mL提取液通过0.45 μm滤膜,供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分光光度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大豆全豆粉,加入20倍体积的一定浓度乙醇,经超声处理后离心,取上清液,用滤膜过滤,重复抽提2次,合并滤液。将滤液用一定浓度乙醇稀释至适当倍数,使用酶标仪测定其在240 nm、260 nm和280 nm波长处的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异黄酮含量。